明初宁王封地
大宁
在明初的藩王格局中,宁王朱权确实是个实力强大的人物。封地在大宁的朱权,手里控制8万兵马,仅战车就有6千辆。而最让朱棣眼红的是,朱权控制了精锐的朵颜三卫的骑兵。朱棣看上朱权,宁王的兵力强是一方面,朱权这个人本身就非常有谋略。老爹朱元璋就曾夸过自己善战,老十七善谋。
更让朱棣睡不着觉的是,朱权手上拥有重兵,如果身在自己腹侧的朱权倒向朱允炆,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朱棣造反,名不正言不顺,从这点上讲,建文帝有足够的政治资源可用。朱权不是傻子,当时的朱棣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怎肯跟着四哥趟那池子浑水?不过,建文帝削藩,朱权本身也是受害者,他对建文帝也非常不满。
怎么办?朱权干脆两不得罪,你们叔侄俩自己玩泥巴去,我观战。
建文帝还是太幼稚,他重点打击对象是朱棣,却把实锤都砸到诸王头上,逼诸王搞联合。建文帝准备把朱权囚禁在南京,朱权当然不会去,建文帝竟然下诏削掉朱权的三护卫,等于把朱权推到朱棣那里。
朱棣当然不会放过机会,他来大宁找朱权,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四哥实在被逼到没活路了,才找老十七的,你无论如何都要帮四哥一把。朱棣知道朱权未必会上钩,早就做好动武的准备。他来大宁时还带了一伙亲信,这些人出重金买通了朵颜三卫和大宁卫的将领。会谈结束,朱权为朱棣送行,朱棣一声令下,伏兵杀出,当场劫持朱权。
朱棣把朱权押到北平,逼朱权站在自己一边,许诺只要你配合,事成之后,分一半天下给你。朱权一方面是身在燕营不由己,二是四哥的大饼画得太诱人,一半天下谁不想要?朱权一狠手,和朱棣成为“反贼”。朱权不但为朱棣起草檄文,谋划用兵方略,还把自己的八万人万交由朱棣指挥。
有了朱权的鼎力支持,朱棣最终战胜了建文帝,成为大明皇帝。
接下来就是朱棣兑现承诺的时候了。这怎么可能呢?谁愿意把一半天下分给别人?朱棣绝口不提分天下的事,朱权这时才从梦里醒来,分天下的事,分明就是四哥忽悠自己的把戏。现在朱棣占了主动权,自己打不过,那就干脆要块比较肥的封地吧。朱权想去苏州,可苏州所在的江南是南京的钱粮所出,哪敢给外人?朱棣拒绝朱权的请求,说这样吧,南昌也挺肥,你去南昌吧。当时的江西经济发展不如江南,连充作宁王府的江西布政使司衙门都非常破旧窄小。细胳膊拧不过粗大腿,朱权只好去了南昌。
但朱权的能力还是让朱棣非常忌惮。没多久,朱棣就宣称有人告发朱权巫蛊和诽谤,朱棣派出锦衣卫查访,始终找不到证据,这才饶过朱权。朱权知道四哥想弄死自己,为了避嫌,开始夹着尾巴做人,以免被四哥抓到什么致命的把柄。朱权不再关心时事,开始信奉道教,看戏剧,写写画画,总算平安着陆,一生无恙。
由于宁王被骗,以后的宁王和朱棣一系的皇帝总是不太对付。明武宗朱厚照时,宁王朱宸濠认为老祖被太宗(此时朱棣庙号还是太宗)所骗,太不公平,他应该夺回老祖的天下。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朱宸濠以皇帝荒淫无道,不得民心为由,起兵谋反。
朱宸濠杀掉巡抚孙燧和按察副使许逵,后亲自率领大军渡江东下,准备拿下南京,在祖宗龙兴之地称帝。
朱宸濠的计划并非不可行,但可惜的是,他遇到了王守仁。时任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兴兵勤王,直接拿下朱宸濠的大本营南昌。朱宸濠要回师救南昌,在南昌东北的黄家渡被王守仁一把火,美梦烧个精。朱宸濠和手下全成了俘虏。朱厚照在把朱宸濠当猴耍之后,处死宁王朱宸濠,宣布撤销宁藩。
从此,宁王成为历史。
明初九大藩王有多厉害?
明朝在南京建国,由南控北治天下,北元残部依旧侵略骚扰着大明的北方。因此朱元璋特地设立塞王拱卫中央,防守边塞,抵御蒙古入侵。他们有着开疆拓土之责,据要塞而守进行屯田生产。而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有着军事指挥权,王府护卫少的有3000人,多的达到20000人。但塞王共有九位,因有着防御蒙古女真等侵扰的众人,拥有着大量的军队,盘踞在北方。
秦王朱樉,建藩陕西西安府;晋王朱棡,建藩山西太原府;燕王朱棣,建藩北平府;代王朱桂,建藩山西大同府;肃王朱楧,建藩平凉府;辽王朱植,建藩广宁府;庆王朱栴,建藩韦州;宁王朱权,建藩大宁卫;谷王朱橞,建藩上谷宣府;韩王朱松,建藩辽东开原。明初的藩王都是朱元璋的儿子,九大塞王中以燕王朱棣战功才能最为卓远,朱元璋特令“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
九大藩王的兵力最多的是燕王朱棣拥兵十万,还有宁王朱权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更是骁勇善战为诸王之最。建文帝时期塞藩王格局就变得不同了,前有建文帝削藩,后有燕王登基称帝,迁徙塞王。
1、秦王朱樉
朱樉,朱元璋次子,生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秦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西安府
朱樉就藩西安后,朱元璋让他节制西北的军事,负责西北地区的征伐之事,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月,朱樉受命率领平羌将军宁正前往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征伐叛番,多有擒获,叛番畏惧于是投降。
然而朱樉在封地肆意妄为,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因诸多的过失,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被朱元璋召到京师,后来经太子朱标的劝解次年被放回封地。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樉在西安被三名老妇人下毒致死,终年40岁,他在秦王位上一共27年。值得一提的是朱樉的妻子是元朝名将王保保的妹妹,也就是《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原型。
朱樉去世后,王位由其长子朱尚炳继承,为秦隐王,秦王在明朝共传十一世16王。
2、晋王朱棡
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生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晋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于太原府。
朱棡就藩太原后,筑城、练兵、屯点,多次受到老父亲朱元璋的嘉奖。然而朱棡却是九大塞王中为人最为跋扈的一位,朱棡经常鞭打下属,如果不是太子朱标的维护,朱棡的王位早就被朱元璋废了。
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时,朱棡曾无故鞭打他的厨师,此事遭到了朱元璋的训诫,朱元璋还说到自己戎马天下多年,曾经处罚过很多的人,唯独不敢责备自己的厨师,生怕厨师在自己的饮食中下毒。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棡在太原府病逝,终年41岁,王位由其嫡长子朱济熺继承。晋王爵位共传14位。
3、燕王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府。在九大塞王乃至朱元璋所有的儿子当中,朱棣无疑是最优秀的一个儿子之一,之所以说之一是因为太子朱标也非常优秀。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继位之初他就实行削藩的政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朱棣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奉天靖难”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四年后成功夺得皇位,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棣即位后,五征蒙古,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修建北京紫禁城等,所做的都是大事。他在位的永乐年间也被称为永乐盛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64岁。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时期庙号被改为成祖,这也是一些人疑惑为什么明朝没有太宗的原因,因为后来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就是明成祖朱棣,而不是明太宗朱棣。
4、代王朱桂
朱桂是朱元璋的第13个儿子,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封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为代王,就藩于山西大同府。
建文帝继位后,朱桂因罪被朱允炆废为庶人,朱棣造反成功即位为帝后,朱桂的王爵被恢复。朱桂虽为塞王之一,但是他却没有多大的建树,就藩大同府期间他经常祸害封地内的百姓,也曾遭到朱棣的训斥,但是朱桂死性不改,无奈之下朱棣削去了他的三护卫。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一年(1446年),朱桂去世,终年72岁,王位由其孙朱仕继承。
5、肃王朱楧
朱楧是朱元璋的第14个儿子,生于洪武九年(1376年),洪武十一年两岁时被封为汉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为肃王,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就藩于甘州(甘肃张掖)。
朱楧
朱楧负责署理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麾下军队有五万多人,仅次于九大塞王中的燕王和宁王。朱楧自幼聪慧,读书很厉害,被朱元璋称为朱家的秀才。
永乐十八年(1420)去世,时年44岁,王位由其长子朱赡焰继承。
6、辽王朱植
朱植是朱元璋的第15个儿子,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洪武十一年不足一岁时被封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为辽王,就藩于广宁。
朱植能骑善射,熟悉军旅之事,在辽东屡建军功,受到朱元璋嘉奖,令其和宁王朱权一起节制辽东军马。朱棣靖难起兵后,建文皇帝担心朱植会支持朱棣,就将朱植召回南京,改封于荆州。朱棣继位后,因恼恨朱植当年没有支持自己,对朱植多方打压责难。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植去世,时年48岁,爵位由次子长阳王朱贵烚继承。
7、庆王朱栴
朱栴是朱元璋的第16个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为庆王,二十六年就藩于宁夏。
朱栴
朱栴被授权管理庆阳、宁夏、延安、绥德诸卫军务,负责镇守塞上疆土。自洪武年间后,朱栴又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5朝。正统三年(1438年),朱栴砸庆王府病逝,终年61岁,朱栴享藩47年,王位由嫡长子朱秩奎继承。
8、宁王朱权
朱权是朱元璋的第17个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被封为宁王,二十六年就藩于大宁。
在九大塞王中,朱权的实力也是比较强劲的,他统帅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朵颜三卫也归其节制。他曾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战功甚大
建文元年(1399年),朱权被四个朱棣裹挟,被迫参加了靖难之役。朱棣即位后,朱权被改封到南昌,期间多次受到打压。
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权在南昌去世,终年71岁,王位由其子长子朱盘烒继承。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权的玄孙,第五代宁王朱宸濠起兵十万造反,最终被赣南巡抚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废为庶人
朱橞是朱元璋的第19个儿子,生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为谷王,二十八年就藩于宣府。建文四年被改封到长沙。同年六月,靖难之役末期燕王围攻南京城时,与李景隆共同投降并开其镇守的南京金川门让燕王军队进城,史称金川门之变永乐年间,朱橞密谋谋反,被蜀献王朱椿向明成祖告发,使其在永乐十五年二月初六(1417年2月22日)和两个儿子一起被明成祖削为庶人,与家人一同囚禁于徽州新安卫公署内,谷国被撤除。宣德三年(1428年),朱橞在囚禁中去世,终年49岁。
明朝初期的宁王朱权和中期的宁王朱宸豪什么关系?
朱宸濠的王位由朱权传下去的。首封者是宁献王朱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宁王,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是杨妃所生。
第二代宁王是朱权的孙子宁靖王朱奠培。
第三代宁王是宁康王朱觐钧。是奠培嫡长子。
第四代宁王是朱宸濠。是宁康王的庶子。初封上高王。因宁康王没有嫡子,他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袭封宁王。
朱棣十七弟的结局?
朱棣的十七弟是宁王朱权,他最后是得以善终,病死于南昌。
朱权(又称:宁献王,1378年5月27日-1448年),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出生于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于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封号宁王。二十六年(1393年)就藩。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被朱棣挟持参与“靖难”。永乐元年(1403年)改封南昌。正统十三年(1448年)卒,享年71岁。
朱元璋的儿子宁王朱桂的生平谁给介绍一下?听说打仗很猛?
宁王是朱权,不是朱桂。朱桂是代王,宁王同父异母的哥哥!
朱权(1378年-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朱元璋为防御蒙古,将朱权分封为河北会州(今热河平泉县南),称宁王,与燕王朱棣等王子节制沿边兵马。
洪武三十一年(1983年),朱元璋死,皇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次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进军南京,发动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起兵前,曾胁迫朱权出兵相助,并许以攻下南京后,与他分天下而治。经过四年战争,朱棣打败建文帝,夺取了政权,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朱棣即位后,非但只字不提分治天下,而且还将朱权从河北徙迁至江西南昌,尽夺其兵权。朱权遭此巨创深痛,即求清静和韬晦,于南昌郊外构筑精庐,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释道,多与文人学士往来,自号臞仙,又号大明奇士,涵虚子、丹丘先生。朱权晚年信奉道教,耽乐清虚,悉心茶道,将饮茶经验和体会写成了一卷对中国茶文化颇具贡献的《茶谱》。
明代宁献王朱权所制“中和”琴,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飞瀑连珠,被称为明代第一琴。古琴飞瀑连珠为明代四王琴之首(明代四王琴按其顺序和年代的排列应为:宁、衡、益、潞,传世宁王琴海内仅此一张,为宁王琴孤品),为明宁献王朱权亲制,到现在已有500多年。
制琴人“云庵道人”便是明宁献王朱权的别号,此人多才多艺,是明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琴学大师。他除完成了许多戏曲、历史论著之外,还广集古代琴曲,加以解说,著成《神奇秘谱》和《太和正音谱》。他还精心制琴,并流传后世。
明正统七年(1442),朱权在(今南昌市石埠乡)自建生坟,屡往游览。
墓前原有南极长生宫,前有南极殿,左有泰元殿和冲霄楼,右有旋玑殿和凌江楼。宫前有醉仙亭和一对6。9米高的八棱形华表,上刻道家符篆。宫后墓室隐于山中。墓室系采用青砖砌成卷拱结构,全长31。7米,宽21。45米,高4。5米,分前室、次前室、中室和后室四部分。
前室用自来石顶住,二门无自来石。中室之后,有卷门通后室。后墙正中有一壁龛,两旁用红石作八棱柱,柱下有础,础上有正心坊,坊上有斗拱,以支持出檐。由于朱权晚年学道,道冠道袍入殓,口含一枚金钱,体压大小金钱二行,每行六枚。其他随葬品,有金、银、铜、锡、玉、瓷等器物,有些珍品已由故宫博物院收藏,余者藏江西省博物馆内。
朱桂
1374-1446,安徽凤阳人,明太祖第十三子,初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封代王。是年就藩大同府。在王位五十五年,寿七十三,于正统十一年(1446)薨。谥号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