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教材与训练营推荐,但纯良心建议」
「内容若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Ps:文章中带下划线的都是可以跳转的链接。
古典钢琴的教学历史悠久,虽然各门各派风格迥异,但足够系统、教材繁多、考级加持、专业院校对口等条件仍使中国成为琴童最多的国家。随着时代发展与中国钢琴教育理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钢琴教师有想法在钢琴教学中加入新鲜血液,比如即兴伴奏或流行钢琴,但是这个方向的教学缺乏系统,目前没有权威的教材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爵士非大众学习方向,虽系统但太小众,就不提咯。)
不过本文的重点不是要聊古典与流行,也不是纯粹教学如何即兴伴奏。而是探讨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渗透生活音乐」、「融合音乐形式」、「综合素养训练」、「训练创造性思维」。基于以上角度,我简单表述一下个人想法。
一:「渗透生活音乐」
1、让教材具有真实画面感 在启蒙教材中,不论汤普森、巴斯蒂安、菲伯尔,这些教材的曲目大多比较形象、有趣味性的,但是随着钢琴技术提升,大部分的学生将慢慢远离“好听”的曲子,钻进了一本本红色练习曲与传统考级曲(并不是否定古典没有好听的曲子不要过度解读)。进入古典音乐世界我个人认为是进入了一个庞大的抽象的圣殿,一部分的学生甚至老师达到不了欣赏古典美的高度,只是停留在一板一眼的正确演奏上,空洞的强弱与触键而没有真实画面感。另一方面,脱离了“生活音乐”其实就是指脱离了“可以理解的音乐”。如果我们无法理解古典音乐,又脱离了可以理解的生活音乐,我都无法想象这个学习之路有多枯燥。所以我建议在古典教材的学习中一定要渗透具有真实画面感的生活音乐,在这里推荐两套出版教材:《外国少年儿童情趣钢琴曲集》(三册)、《梅洛迪钢琴教材》(独奏6本+四手联弹6本+六手联弹6本)。这两本教材的特点我就不多说了, 引用第一本书的官方介绍:
如果有心的人再去看看三本书的曲目介绍。(光看名字我就想弹!)我们即兴音乐人的阿D老师为推荐优秀教材, 已经把以上两套教材都录了音频并免费给大家分享,可在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中找到。我们试听一下,简单流行的比如第一册的《夜晚的星星》:
有氛围感的比如第三册的《密探X》:
2、让钢琴学习贴近生活音乐
这是一种态度。让音乐停留在你的生命里,它可能出现在你生活中的任意时刻:电梯开门的音高、空调开关的音高、车喇叭的音高、120的大三度警报、甚至是隔壁邻居造反时咚咚咚的噪音,你都可以转化为音乐的音高与节奏并在琴上表现出来。当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时,他(她)这个人会变得有意思!乐观!对音乐的感知会大幅度增强!而这不需要多专业的技术和能力,只是一种态度,一个引导!
3、去演奏真正的流行吧!不要看不起!
这需要鉴别。很多钢琴老师与学生对流行都有误解,觉得弹流行就是不务正业,就是各种不规范,训练不到技术、浪费时间等等等。这个误解是因为鉴别能力有差异,就像你想搜寻真正的专业知识却在一堆百度搜狗的广告和闲谈中迷失方向。
你以为的流行就是在各种乐谱上随意找到的一些不知道谁编配的流行乐谱吗?你以为的流行就是和弦乱配、标记不规范、制谱不严谨、织体选择空洞的那些流行歌独奏曲吗?你以为流行就是针对业务爱好零基础的流行歌曲速成100首之类的吗?不,这些不是,算不上垃圾但这些仍是低质量低审美的。
我们日常接触的流行如果硬要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四种:
(1)New age风格流行钢琴独奏曲;
(2)Pop流行歌曲的独奏与弹唱伴奏;
(3)二次元日式动漫ACG风格;
(4)不同风格的现代音乐风格。
new age风格专门购买这类风格大师的作品集,比如久石让、李润民、雅尼、班得瑞、神秘园、林海等。可参考这篇文章:(科普丨原来你最爱的是新世纪New age音乐 ?)
Pop流行歌实话说在国内的优质乐谱并不多,且在钢琴教学中针对儿童的流行歌曲也不多。所以我就不推荐书籍了,有时我们即兴音乐人平台也会跟随热点去制作一些流行乐谱,比如《请记住我》独奏弹唱版、《听我说谢谢你》独奏弹唱版等。
ACG风格与现代风格难度较高,可以给有一定钢琴基础的学生扩充视野,感受音乐多样性。但是乐谱的选择仍是很难的。ACG音乐就得去找日本的正规乐谱了。现代风格可以从基础的布鲁斯开始,可以参考几本书:《钢琴上的风格化即兴伴奏和即兴演奏》(这本书有免费研读专栏哦)、《12小节布鲁斯钢琴入门+10首爵士小曲》、中国院出版的金佛的《爵士钢琴》等,即兴音乐人也有一些经典素材60例可以作为优质乐谱演奏学习的。
二:「融合音乐形式」
1、加入更多的四手联弹吧!
在上文中,我已经推荐了梅洛迪的多手联弹教材。老师与学生联弹的好处多多,情感上的互动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音乐上的互相配合,能强化听觉的训练;丰富的音响效果能带来更好的音乐体验与学习体验。
但是梅洛迪并不能代表全部,有些歌曲非常适合加入伴奏声部,但是又没有四手联弹的乐谱,这就需要老师自己拥有「伴奏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能力,老师需要先搞定对乐谱的分析,知道乐曲的调性、应该选择什么和弦、选择合适的音域、选择合适的织体、甚至有创意的加花。不同老师水平各有高下,但强迫自己有伴奏的能力,至少对乐谱会更加了解吧!这总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向。具体的问题我们下文会提及。
2、加入弹唱吧!
弹唱不是一定就要弹Pop流行歌曲, 儿歌也是很好的选择。弹唱是非常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 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要把弹与唱分开,不再是像初学钢琴为了加强认谱而唱谱的思维方式了。在这个领域可以推荐《弹儿歌,学钢琴》这本书。
如果觉得上本书的儿歌过于“儿歌化“,也可以去嗅探优秀的流行儿歌资源。不过这个领域空白,找寻的确很难,看缘分吧。我们即兴音乐人也正在这个领域做一些事情,以后如果有出版会通知大家。放一首原创流行儿歌给大家感受一下。
三:「综合素养训练」
学钢琴只是学习音乐的一种表现手段, 而真正内化的应该是音乐素养,而决定音乐素养的上限就是耳朵的能力。所以听觉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弹琴这件事还要重要!弹琴是否有音乐性,其实就是综合素养的体现,综合素养到了,理解音乐也就不难了!
音准的训练、律动的训练既可以随时随地产生在生活与课堂的任何时刻,也可以做专门课程的训练。具体的方法有很多,在启蒙时,甚至有需要的话都可以专门学习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教学法渗透到钢琴教学中。这个综合素养启蒙的领域不是我的专业,我不敢过多发言。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一遍启蒙综合素养的重要!
但是对于更高需求的耳力训练我觉得是必须的,因为固定音准的训练条件限制很多,首调思维的培养更具有普遍性。首调思维的训练既可以针对学员,也可以针对老师。首调的思维训练建立在调式上,从单音到音程到和弦,甚至到整个双手的调性平移,这是需要大量的系统的训练的。我在下一篇文章中会多聊一聊如何训练首调思维与移调能力。
关于律动的训练,一方面要在钢琴教学中多演奏一些带伴奏的乐曲、多手联弹的乐曲,以及歌曲的伴奏,这些都需要「配合」;另一方面当面对更高级别的律动练习时,就逃不开风格化的作品了,Blues、Bossa、Tango、Funk等风格必须要涉猎了, 上文已经推荐过了哟。
四:「训练创造性思维」
1、发掘音效、加花的魅力
音效其实就是一些好玩的音响效果,比如高音区的一个小二度倚音,体现活泼俏皮的感觉;低音区的行走低音,体现厚重的步伐;一个全音阶的上下行出现,就感觉BGM里出现了“魔镜魔镜按我心意快快显灵“的咒语旁白。在各种作品中寻找音效,在音乐中创造音效就是一件既有趣又能训练综合素养的事情。
加花比较常见的说法就是在旋律长音的时候补充一些小旋律或音效,形成更丰富的音响效果。加花有很多种思路,我之前做了一节免费公开的课程:如何在即兴伴奏中加花? 这节课里非常全面的介绍了加花的不同角度。但是对于部分基础薄弱的人来说,和声成为不敢逾越的门槛!
2、古典和声简单学,流行和声套路多
很多人惧怕古典和声,看不懂斯波索宾等教程。但其实作为钢琴老师,古典和声初期不用学太深,能解读清楚大小调、终止式,乐段能划分清楚就基本OK了,如果想深一点的可以再钻研一下声部运动的倾向性,这就绝对胜任钢琴教师工作了(如果有更深的追求和需求者除外)。对了,你能搞清楚V7属七和弦与I级主和弦就可以在这两个和弦之间创造旋律写儿歌,你甚至再掌握一些旋法思路就可以轻松教学让学生创编演奏旋律了。(旋律写法下面会提到)。
而流行音乐更接近生活,且和声是古典和声的简化总结版,并为了符合流行语言出现了很多所谓套路的和声公式。没有系统的学习可能不太能理解流行和声的各种变化原理,但照葫芦画瓢总会的吧,在流行歌曲乐曲中多分析分析和声走向,你会发现大部分都是很有套路的。而这些套路就可以拿来创编啦。比如在简单的1451和声进行中, 创造一点点简单的旋律。当然,创编很考验能力,我推荐我在中国大学慕课里上架的《键盘和声与即兴演奏》免费课程。将会在每年3月份和9月份各上架一次。在这些免费课程里比较细致的讲解如何一步步创编旋律,我个人认为比较适合钢琴老师并且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内容输出给学生。
3、不要贸然的编配和弦
这是痛点!大部分的人想学即兴伴奏的目的都是一句话:“我想看到一首旋律就立刻能伴奏出来“。基本上我也回复一句话:“做梦!”我之前在写即兴520学习手册的文章时就说过:“因为当你不具备足够的和声逻辑、不理解旋律和声的搭配关系、没有对和声的听觉辨识度时, 你的“编配”可能仅仅停留在“瞎猜和弦”上,可能由于你对和弦外音与旋律动机的认识不足,猜都猜不准!
有人说了:“小帅老师你刚才还说要有创造性思维,这就不让我尝试迈出第一步,我怎么创造?” 其实这里我们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初期我鼓励大家创编旋律,而不鼓励大家编配和声。因为旋律是我们从小到大听过的东西, 有记忆的甚至是有审美的,且中国是一个旋律为主的音乐文化国家。但和声对我们来说很陌生,而且和声是有门槛的,更考验耳朵的能力。简单的说,如果你是一个可以编配和声去即兴伴奏的人了,那么你一定是可以创编旋律能即兴演奏的人。如果你可以创编旋律了,说明你已经理解和声与旋律的搭配关系的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积累了大量合理优秀的和声进行了,那么你也将会编配和声或者说是实验和声了。因为到了这个阶段,你已经在尝试用什么和弦更能体现你想要的色彩了。
这时又会出现前文提到的一个问题,如果不编配和弦,我如何拥有伴奏的能力?所以这里我建议的是如果是给钢琴曲配伴奏的话,是可以尝试的。因为钢琴曲的高低声部基本也可以呈现出背后的和声是什么了。但是如果是给单旋律伴奏的话, 还是要谨慎哦!!
最后, 关于编配和弦为什么难学,需要什么核心思维,我会在后面的系列文章中说到。
总结:钢琴老师怎样学即兴伴奏?
1、自我积累多弹唱
关于弹唱,其实真的是很全面的训练。钢琴技术练习了、伴奏手法积累了、和弦会分析了、和弦标记认识了、首调思维掌握了、移调能力锻炼了、弹唱协调练习了、自我娱乐开心了!关于弹唱可以购买《超级伴奏王》这本书,歌曲比较大众,难度不是很高,但是需要自主分析和弦!也可以关注我们即兴音乐人的弹唱素材训练营, 里面也有很多优质乐谱素材,是很好的积累。
2、创编旋律空间大
上文提到慕课的即兴演奏课,也提到古典和声中最简单的主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可以创编出简单又好听歌曲, 在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一个中国风的创编思路。因为中国风是五声音阶的旋律, 怎么搭配都不会很难听的。再加入一些中国风的小特色,创编起来有很多玩法。
我用了一节免费课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中国风做即兴演奏,课程中会说到利用诗歌类的长短句去制造旋律,而且如果你可以认真拆解这节课并充分备课的话,演变成儿童中国风即兴演奏教学书籍也是可行的。如果以后有相关出版,也会告知大家。
3、很难系统学习编配
消极的说,国内大部分教材无法解决编配的核心问题。关于和声节奏和声频率的问题我在No.2中小学即兴伴奏的文章里也提及过。在即兴教材中,我所了解的只有任达敏所著的《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在109页做了几页的说明,但也只是解释现象,并未真正告知编配时的逻辑。
如果你发现你周边有即兴伴奏编配不错的人,那么一定是他耳朵很好, 感性认知较高,且素材积累量足够大。但是你在求教的时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只能说:“这么弹,那么弹,这样好听,还可以那样。”“为什么呢?”“因为好听啊~”之类的对话。不过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它的确很抽象且很考验感性。
4、学习建议
如果真的要给大家提建议的话, 我的建议有两个:
(1)无论传统还是流行,多弹多做正谱伴奏分析,从大量的和声与旋律分析中,寻找和声进行的思路, 慢慢理解和声基础上旋律的可变性,从量变到质变,提高感性认识。另外,可以从简单的小曲子开始尝试听扒练习,耳朵先行,才能是真正的分析,不然就是纸上谈兵。
(2)寻找优质课程。会讲清楚和声节奏的,而不是通篇讲织体,那都是虚的!所以教大家鉴别即兴伴奏编配的课程或者教材是否靠谱, 就看目录里讲织体多还是讲和声多,讲和声的时候提不提到关键的和声节奏和声频率的问题,有没有和弦外音与和弦编配的关系。如果没有, 那么估计你学完还是学不会的。(我之后会做这方面的课程,但是不想太硬的植入广告,所以还是多关注即兴音乐人吧,你会关注到的!)
如果有一套听力训练课+伴奏弹唱手法课+编配思维课+移调练习课 四维合一的话,那就太好了。我也不用“忧国忧民”了。可惜没有,工程太大,我也做不来,未来规划吧。等吧。
5、个人建议
关注公众号,转发分享本文。
鼓励一下我连续10小时写出来的文章。